很多家长都能发现自己的孩子开始变得爱告状,喜欢抓着别人的小事不放,不是告老师就是告家长。这会让其他小伙伴和同学对孩子非常反感,不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。因此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孩子,让他有正确处理事物的意识。
幼儿爱告状的原因
原因一:人际关系的变化。从3岁左右开始,随着孩子接触的小朋友变多,孩子的人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,从主要是和成人的关系逐渐向同龄人关系过渡,这种人际关系的变化容易出现人际冲突,引发孩子的告状行为。
孩子与成人相处,成人一般都会让着孩子,但是当孩子在与同龄人相处时,他们原有的年龄优势和特权不再存在,人际冲突明显增多。他们告状的目的可能是想从别人那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、想给别人制造麻烦、或者想寻求大人的帮助等等。
原因二:道德感的发展激。同伴行为不符合孩子的道德标准时,便会引发孩子的告状行为。比如,打人、抢玩具之类的行为,孩子已经明确知道这是不对的行为,所以出现幼儿爱告状的情况。
原因三:寻求成人帮助或关注,想得到肯定。有的孩子遇到问题后自己解决不了,需要老师或家长的帮助,所以告状。比如被强势孩子抢走了玩具,自己要不回来,所以找老师。
有的孩子是希望成人关注到自己,承认和认可自己是遵守规则的好孩子。比如孩子向教师告状说某个小朋友吃饭撒了很多菜,他的言外之意可能就是,让老师“发现”他一粒饭都没有撒出来。
原因四:表达能力提高。孩子入园后,在和小朋友们不断的交往过程中,自身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会得到很大的进步。慢慢地,们除了可以预见自己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,也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知所想。
幼儿爱告状的解决措施
第一、对孩子的告状持积极的态度
家长要认识到幼儿爱告状不一定是坏事,它也有积极的意义,比如反映了孩子对行为规则的认识、掌握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。在孩子眼里,大人是最受崇拜的,是最可信赖的,孩子很在意成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,不管是赞许肯定,还是谴责否定,都成了孩子判断是非曲直、善恶好坏的最高标准。
第二、引导孩子独立处理问题
孩子之间的告状,大多是都是一些小事或者朋友之间闹矛盾了。面对这些情况,大人们不妨把自主权交给孩子,让孩子自己处理,反问孩子:“你知道他这么做不对,这很好,那么你看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呢?”久而久之,当孩子再遇到这一类情况,也就不会总想着寻求外援帮助了,而这也能锻炼孩子的独立与人际交往沟通能力。
第三、锻炼孩子的是非观
在孩子看动画、听故事等活动中,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。从而丰富幼儿有关是非的感性经验,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,进而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。也可以通过组织孩子们通过谈话、讨论等形式,讲一些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,让孩子来评论什么是对的、什么是错的,怎么做才正确等等。
孩子在幼儿园不合群该怎么办
1、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性
如果一个人总是消极被动,一定会错过很多朋友。很多家长总觉得孩子还小,凡事都要包办代替。长久如此,让幼儿形成依赖性格。一旦离开家长也会缺乏主见,更不会主动去和别的孩子互动,也就导致了孩子经常独来独往的局面。
家长平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儿,比如自己收拾玩具。锻炼孩子主动做事的意识,这样等孩子慢慢自信心增强,也就愿意找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了。
2、多给孩子鼓励和重视
孩子不合群可能是由于缺乏重视造成的,家长可以尝试用表扬和鼓励的方法引导孩子。例如孩子主动和别的小朋友讲话,要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。让他意识到主动社交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,引导孩子自己做出尝试。
3、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
有些孩子表达能力比较弱,容易被忽视。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对别人的指令要做出回应,能否准确作出回应也是判断注意力水平的一个依据。比如可以这么问孩子:“你是想去那边玩沙子吗?”如果孩子没反应过来,父母可以说多几次,配合动作指向沙子,一般情况下孩子是能够明白的。
平常多引导孩子自己说出他想做的事情,即便孩子一个动作你能看懂。为了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,请装傻,可以故意拿错,即便孩子急哭了也没关系,慢慢地他就会开口表达自己的意图。
Copyright © 2015 - 2024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豫ICP备15030198号-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