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华体会体现  >  问答中心  >  高三孩子最后40天厌学家长应该怎么做

高三孩子最后40天厌学家长应该怎么做

2025-05-20 16:31 1

已有1条回答

高三最后一个月孩子如果厌学家长和孩子也不用太过紧张。家长要做孩子的心里疏导,告诉孩子平常心就好。如果孩子平时已经学的很好了,这最后一个月也就是巩固而已,所以不用太过紧张。

高三孩子最后40天厌学家长应该怎么做

1、让孩子多听听音乐。

因为音乐是情感的抒发,听音乐可以宣泄的情感。有些歌曲往往能唱出的心声,得到的共鸣。一些轻音乐,钢琴曲可以缓解高三的压力和情绪。

2、多跟孩子情感交流。

父母应该经常向他聊聊自己的现状。心里不顺时,通过语言的倾诉,能消除那些负面心态,太过兴奋时,让孩子觉得有这样的一个人为你保驾护航,无疑会轻松很多。

3、多鼓励孩子参与运动,不要一味的学习,要做到劳逸结合。

4、可以让孩子静下心阅读。

让孩子选择一些好的书籍,感兴趣的书籍,静下心好好阅读也是可以的,分解一些精神上的压力,阅读也是一种精神食粮。

孩子高考前压力大焦虑怎么办

1、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要适度。家长的期望水平对子女的学业和成长有很大的影响:适度的期望有利增强孩子的自信心、进取心,是进步的动力。父母的期望值要根据内外条件的变化,及时予以调整。不必拘泥于既定的目标,而应以最适合的为标准,才会有最大的效益。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,家长要耐心地辅导或鼓励他们,帮助他们排忧解难。家长应以恰当的方式,表达对孩子取得成功的期望,但不要用孩子的成绩成就自己的面子。

2、如果孩子二模考试成绩考得不理想,就要让孩子正确对待模拟考试成绩。模拟考试分数不理想,只能说明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上面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,要告诉孩子不要关注考试的结果,而是要回归考试说明,把模拟考试中做错的知识点部分改正过来。把考试的过程做实,结果就会水到渠成。这个阶段,家长千万不要着急,一定要帮助孩子认真分析,找出失误的原因,这样孩子才会情绪稳定,自信心增强,身心各方面才会健康发展。

3、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制定恰当的目标。所谓恰当的目标就是让孩子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。父母适度的期望应该是孩子愿意达到的,能够达到的和应该达到的。对成绩较好的考生,家长要训练孩子面对困难镇定自若的心理素质,要告诉孩子,高考是高等学府的选拔性考试,其难度与平常的测验、联系等不可同日而语,委婉地提醒孩子对难题应有思想准备,遇到难题时,不要急躁,可以先做完其他试题,再最后来思考难题。

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考生,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的精神压力,避免孩子去想与学习无关的事情,要求孩子在考前要弄懂自己最薄弱的多次做错的环节,或掌握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就可以了。

对于学习成绩差的考生,家长除了督促孩子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外,要鼓励孩子奋力一搏,有点紧迫感去考试会取得预料之外的好成绩。

4、帮助孩子调节过分紧张的心理。在距高考还剩一周左右时,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放松心情。家长可在饭桌上或孩子休息时,讲一些高品位的幽默小品,找一两件高兴的事让孩子做。或者陪孩子聊聊天、散散步,告诉孩子,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对待高考,什么样的结果,家长都是认可的。

5、家长自身不能陷入紧张的心理中。面对高考,有的家长可能比孩子还要紧张。孩子复习时,有家长就在边上静坐奉陪,吃饭时不停地给孩子挟菜,孩子一到家话题就是高考,这样一来,无形中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。因此家长要先调节好自己的心理,切不可陷入过分紧张之中。

家长如何陪伴高三的孩子

1、调整心态,转变角色

父母要平和地陪伴在孩子身边,学会以“大朋友”的身份倾听孩子的苦衷和诉求,了解孩子的情况,清楚问题出在哪里,在找到明确的“纠偏”方向后,帮孩子尽快脱困。

核心关键就是需要考爸、考妈要找好自己的角色定位。家长如何转变角色,如何变成孩子的朋友,如何成为孩子的心灵导师,这需要考爸、考妈尽快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角色转变和沟通方式,与孩子互动起来。

2、保持一颗平常心,尽量心态平和

高三了,家长是会有些焦虑,担心孩子学习不尽力,担心孩子伙食等等,焦虑是会传染的,如果家长始终处于高度的焦虑状态中,孩子也会在原有高强度的学习状态中更加焦虑,这样对孩子只会有害无益,有些孩子在备考途中,身体老是吃不消,其实跟心态有很大关系的。

一个健康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,所以家长陪伴高三的孩子要积极消化,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,尽量做到心态平和,进而帮助孩子在一个平稳,健康的心态中备战高考。

高三父母与孩子尽量不谈学习,更不要去问成绩,问为什么考得不好?除非他求助于你。高三每个学校都抓得很紧,学习问题就交给老师们好了。家长有什么问题可以私下跟老师交流,要老师去跟孩子沟通。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终究权威些。

3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

家庭氛围要好但不要刻意。家庭成员之间保持常态就好,当然如果平时就和谐,气氛融洽,孩子能感受到家庭温馨,亲情温暖,孩子的心态也会很好,向上的动力就比较充足。但不要刻意去做,这时期孩子比较敏感,太刻意会适得其反。

4、少训斥,多鼓励

在与孩子的沟通上,强调尊重,少训斥,多鼓励。家长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里状况,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。尤其对于住校生家长来说,长时间见不了面,需要定时与孩子电话联系,在平等沟通和尊重的基础上,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,在孩子考试失利时给予鼓励和信心,而非一致指责。

Copyright © 2015 -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华体会体现 版权所有豫ICP备15030198号-41

Baidu
map